月圆人团圆!送你一份中秋养生小贴士
农历八月十五日,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。
其实,中秋节与中医文化有着密切的渊源,在中医古籍所记载的文字中,中秋具有重要意义。
《素问》有“秋伤于湿,冬生咳嗽”的说法,但秋气本为燥,又为何说“秋伤于湿”呢?明末清初医学家喻嘉言认为经文错误,而将这句话改作:“秋伤于燥,冬生咳嗽”。
但事实上,秋季既有湿气,又有燥气,这并不矛盾。而湿气与燥气相转化的时间就是中秋时节。
正如《柳选四家医案》中所说:“初秋之湿,本从夏令而来,原为正气。若论其燥,则在中秋以后,其气亦为正令。”
秋燥,是中秋之后的气。所以每年的中秋处于湿与燥交替转化的时候,人体既易受湿邪,又易受燥邪。
而燥易伤肺,湿伤脾胃,所以此时,人们患病多为肺燥脾湿。
《本草述钩元》记载有:“月各有望,惟中秋主维四气之枢键,处三秋之正中,交两弦之嘘隙,烹金水之华藏时也。”认为中秋处于秋季的正中,是金生水转化的时期。
水天一色,就是中医所讲的肾水应上交于肺,肺金宜降而生水;肺、肾本为一气,此为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。
若水天之气不相交,则容易发生虚喘等疾病。正如《医学正传》里所说的:“至虚喘者,水天之气不相交接也。
肺,天也;肾,水也。天体不连地而连水。经云其本在肾,其末在肺,以明水天一气。若天水违行,则肺肾不交而喘,治不得宜,将离脱矣。”
明代医学家薛立斋也曾治疗一男子在中秋节忽然下痢,其写到:“时中秋,忽大便不实,小便频数,体倦食少,洒淅体重,此湿邪乘虚而作……”。
清代医学家张隐庵也曾经治疗一病人,每逢中秋则发病。他认为其原因是:“阳明之毒,准在中秋金旺之时而发……”所以在中秋之时,饮食不宜过于油腻生冷,而且生冷、油腻易伤脾胃,而导致泻痢之症。
那么
中秋之时
如何正确养生保健呢?
1 润燥养肺防感冒
进入中秋,暑气由盛而降,早晚凉中午热,日夜温差变化大,这种凉热不定的天气,最容易感冒。
建议:每日晨、晚养成用冷水浴面、热水泡足的习惯,有助于提高身体抗病能力。适度散步、打球、做操、练拳、习剑,这样可提高身体御寒能力,防止感冒的发生。
可适当服用白木耳,芝麻、蜂蜜、冰糖、梨等食品,以滋阴润燥。老年人脾胃虚弱者,宜食温热熟软的食物。
2 防腹泻胃痛
天气没有夏天那么炎热,人们摄入的水分可能减少,而便秘是由于人体内缺少纤维素和大量水分,致使胃肠蠕动失常,肠道中代谢物、细菌等有害物质不能及时排出。
多数秋季腹泻病例都是病毒引起的,细菌感染的比率较低。因此,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非常的重要。
建议: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和富含膳食纤维多的根茎类的蔬菜,比如土豆、红薯、莲藕、竹笋等食物。
3 吃食谨防不当
螃蟹和月饼是中秋经典美食,但食用不当却会损害健康。
糖尿病人和儿童不宜过量食用月饼,月饼含糖量极高,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损害较大,儿童脾胃比较脆弱,食用月饼过量或造成食欲不振甚至不能进食。一般情况下,每人每天不超过半块月饼。
此外,月饼不宜与饮料、粥同食。因为月饼、粥、甜饮料含有大量糖分,会迅速提高血糖,不仅对糖尿病人不适合,对普通人的大脑细胞也不利,还会降低脂肪代谢,容易发胖,建议搭配茶饮去油解腻。
4 适当锻炼,出热
秋季来临,天气明显转凉,早晚温差大。
说好的“春捂秋冻,不生杂病”,也只是说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物,适宜的凉爽刺激,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,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,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,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,增加产热,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。
秋冻也并非人人皆宜,一定要注意冻得适度。“薄衣之法,当从秋习之。”此时身边常备一件薄外套最是合适。
拓展阅读:
秋分|调补阴阳黄金15天,跟老祖宗学,每天一杯,补肺气强脾土,身润气血足
今日秋分:需养肺润肺,去秋燥,防秋乏!进补九禁忌,三个原则需牢记!
中秋拜月十种功德!附拜月祈福方法、服食月华功(女士美容妙法!)
非常时期,你需要了解更多中医养生知识
请扫描下方二维码,回复中医二字,拉你进入群,了解更多信息
让我们一起,中医育儿,保护孩子,免受伤害!
为防止失联,请关注以下公众号,知道更多真相
也可以登录网站查看更多真相:www.lingmiaomiao.cn
针针扎遍全身在地上爬!这是什么操作?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式惊悚
揭露:比尔盖茨、人体DNA存储、比特币、全球巨富们、深层政府
慎看!共济会内部培训视频流出!看得人毛骨悚然、怀疑这个世界…
语文教材被篡改!谁在给孩子灌输崇洋媚外的奴化思想、摧毁我们的文化自信!
您的转发是最重要的支持!感恩转发!